2022-04-20
本站讯(通讯员 王国栋 刘旭初)4月12日至14日,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首届“碳零工程—博士生国际论坛”于云端成功召开。此次论坛由我校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联合举办,共有来自中英两国17所高校的71位博士生参与论坛并作展示。“碳零工程”学术论坛紧扣全球减碳热点,覆盖化工、材料、能源电力、建筑学等多个学科,有力促进了学科的交叉融合,拓宽博士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博士生的创新思维,提升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我校常务副校长胡文平、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副校长Chris Johnson、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华南区主任高等教育总监Cathy He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胡文平首先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参加论坛的各位老师、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胡文平从“碳零工程”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意义指出会议的召开恰逢其时,并寄语参会博士生要珍惜相互交流和借鉴的机会,利用此次博士生论坛充分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并与参会人员积极沟通,一起向未来。
Chris Johnson从“零碳工程”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地球环境及中英两国在“零碳”方面所做的卓越工作,阐述了此次论坛召开的重要意义。随后,结合自身博士阶段学习经历,勉励广大博士生深入研讨,相互促进。
Cathy He首先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对中英两国优秀青年学者齐聚一堂分享研究成果表示赞赏。随后,以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积极推动中英双向交流互动为例,阐述了中英两国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意义,并希望双方可以加强合作共同解决全球重要挑战。
论坛期间,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王博教授从材料化学的角度介绍了新型纳米多孔材料、开放框架聚合物理论与设计及其在关键分离过程、环境防护以及能源气体生产与储能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其对“碳零工程”的重要意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伯明翰大学丁玉龙教授报告题目为“碳中和能源转型挑战与基于储能的解决方案”,探讨碳中和背景下电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出了一种科学且富有前景的解决方案。我校化工学院王拓教授介绍了光电化学(PEC)二氧化碳还原技术,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半导体薄膜产生电子和空穴,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水氧化成氧气,同时将CO2还原为含碳化合物,从而实现CO2的循环利用。该过程也被称为人工光合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之一。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工程与物理科学学院国际化院长David Rooney教授从可持续性发展核心理念角度,介绍了使用量化资源可用性的工具,了解能源生命周期、碳足迹及模型开发的科研成果,以及氢能系统、生物质能与现有技术集成的创新性碳零工程解决方案。剑桥大学及杜伦大学工学院教授Tim Coombs介绍了其领导的EPEC(电力和能源转换)超导团队助力碳中和的最新研究,分享了从超导特性的新理论工具到尖端技术设计,再到工业化应用等一系列研究成果。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流体技术解决方案部门总经理Fadhli Wong博士介绍了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关于助力碳中和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未来公司有关碳中和的发展纲要。专家的报告为与会师生提供了一场学术的饕餮大餐。
随后,论坛以平行论坛的方式同步进行,包括小分子碳的捕集与转化,绿色化工,分布式能源系统与能源管理,储能和电化学,碳零工程对经济、环境和社会起的作用,生物质能与生物技术六个专题。为期三天的论坛,各位参会的博士生积极投入,自信演讲,就各自的研究成果与参会代表进行了分享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和科技成果进行了交流,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友谊。不同专题评审专家也对学生们的表现给与了赞扬,表示会议的举办搭建了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平台,不仅交流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一份难得的成长经历。
此次博士生论坛具有较高学术性,会前成立由来自15所中英方学校的24名相关领域教师组成的科学委员会,对论文摘要进行审核,我校化工学院张生教授、于涛副教授、王美岩副研究员、李茂帅副教授为该委员会委员。论坛期间,邀请到由天津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重庆大学三所学校15名老师组成的线上评审团队,对博士生的线上报告进行打分评价。我校化工学院李士雨教授、李炳志教授、张生教授、张鹏教授、赵志坚教授、翁哲教授和刘斯宝副教授参加线上评审环节。
作为线上评审专家,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David Rooney教授表示,评审老师一直在认真聆听每个学生的报告,并对所提交的研究进行评估。这是一项困难的任务,所有人提交的报告和所做的展示质量非常高。
我校化工学院李士雨教授表示,论坛开阔了与会者的视野,对博士生了解国际前沿、理解研究方向及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英语在国际会议平台上进行交流,对于中方博士生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但是同学们认真准备、勇于发言,精神可嘉、勇气可嘉,值得鼓励、赞扬。
来自英国诺丁汉大学的Ikechukwu Ejim表示,很荣幸可以作为绿色化工主题的主持人参与论坛。各位博士生的演讲非常精彩,学习到了新的知识,通过论坛也认识了新的同学并交换了联系方式建立了友谊。最后还要感谢各位老师对本次论坛的支持,尤其是来自天津大学的赵志坚教授和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Dr. Meilan Huang作为线上评委老师出席论坛,并为各位博士生的报告提出了专业问题和客观评判。
作为联合主席,我校化工学院博士生廖华栋同学表示,感谢学校和联盟院校各位领导老师的鼎力支持,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与联盟内高校的优秀博士生同学一起组织并参与此次会议,收获很大,锻炼了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也让视野更加开阔,有利于今后的课题研究。
4月14日北京时间20:30,论坛举办闭幕式。我校国际处处长张振,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工程与物理科学学院国际化院长David Rooney出席闭幕式并致辞。张振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博士生论坛的成功召开,克服了新冠疫情和时差的影响,殊为不易。在联盟大力支持下,通过此次博士生论坛,搭建了一个碳中和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激发了进一步合作的机会。希望可以将该平台做出品牌效应,不断提高影响力,为中英科研和教育合作的高水平发展贡献力量。David Rooney在致辞中首先表达了对论坛成功召开的祝贺,并对论坛的成功举办给予高度赞扬。特别感谢了科学委员会、线上评审专家团、咨询委员会、会议主席、组织委员会及来自联盟院校尤其是天津大学和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团队的支持,正是大家共同努力使得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随后David Rooney宣布了此次论坛六个专题所产生的“最佳展示奖”获得者名单,并向他们表达了祝贺。最终我校的丁哲远、简洁,东南大学的方瑞雪,同济大学的张小宇,诺丁汉大学的Ikechukwu Ejim,西北工业大学的裴梓汝获得了最佳展示奖。
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UK-China University Consortium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 (UCEER)于2017年5月在南京成立,致力于开展跨学科合作,提高工程领域研究和教学质量,从人才培养入手,共同培养工程领域的领军人才。通过联盟成员之间的有效合作,努力实现成员高校的共赢发展,惠及各高校师生,合力构建全方位、有重点、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中英大学交流合作新格局。目前联盟拥有9所英国院校和9所中国高校。我校自2017年5月加入中英联盟以来,充分依托学校优势,积极推动与联盟成员高校之间的有效合作。
(编辑 赵晖 韩京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