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7
在科学上没有第一 你们就是化学的未来
400余名中学生对话诺奖大师体验科学人生
随着一首“当我64岁”的欧美民谣有节奏的吟唱,64页幻灯片一页页快速闪过,从儿时的一张张青涩照片到怀抱外孙歪躺在沙发上小憩,时光跨越了一个甲子,也一下子拉近了这位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弗雷泽·斯托达特和现场4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36所中学生的距离。2017年2月22日下午,天津大学校园内,一场诺奖大师与高中生对话的活动,拉开了早春这场5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天津大学的科学盛宴大幕。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弗雷泽·斯托达特为他的这场与中学生的对话起了个诗意与寓意都颇为丰富的主题。事实上,这位已经75岁的“诺奖爷爷”当天刻意穿着颇具中国风的亮红色华服,并比预定的时间早了半个小时来到会场。他走到学生们中间,合影、签名、随意地聊天,现场的气氛颇为热烈。
一个小时的主题演讲中,他用数十张照片和这些年轻人分享了他的成长经历,用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以及动态演示图展示了和他诺奖获奖研究“分子机器”相关的科学内容。“索烃”、“轮烷”、“博罗梅奥环”……在讲解的过程中,他也介绍了自己的团队——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年轻人,其中他刻意提到了来自中国的年轻学者所做的贡献。演讲中,他也提到了团队在攻克“难关”后的体验:成功的秘诀是在承受失败的能力。
谈到自己所从事的研究,他谈到尽管索烃和轮烷的形象在历史上早已存在了上千年,甚至7000年以前的中国就有类似的图案,但对于化学家来说这个研究却是个非常新的领域,近几十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科学家都对该领域的研究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他同时提到,化学是创造性的学科,好奇心和驱动力对于创造非常重要,此外还需要正确的环境。在他看来,创新不是一个短时间的产物,可能它更像一个毕生的结果,具有创新能力的个体通常会被迫创造他们终身从事的工作——事实上,他们没有职业,而是去创造职业。
演讲结束之后的提问环节,弗雷泽·斯托达特教授回答了同学们通过天津大学官方微信、网络以及现场提出的问题。比如,在回答“什么原因促使他来到天津大学做教授,在实验过程中,一次次的失败是否让他苦恼。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这个问题时,他回答,来到中国是希望带来一些想法和理念,在他看来中国有很长的历史,这里的年轻人有能力做和自己文化相关的事情,他能看到一个伟大的未来。而他也给出了年轻人建议:更多地考虑科学的重要性,保持激情并且持之以恒。在回答同学们问题时,他也风趣地谈到在他的家族中他可能是“最笨”的一个,他在中学阶段完成了自己所需要做的工作,进入大学后他非常愿意去听一些讲座,并完成了一些应付考试之外的事情。尽管那时他并没有开始关于分子机器的研究,但在学生时代他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培训,这为他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他并不愿意预测下一届的化学诺奖可能会产生在哪个领域,但他十分肯定地告诉在场的年轻人:化学的未来在你们的手上!好比西班牙和法国的绘画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画家们画画的方式一样,化学也类似于艺术,有很多机会,年轻人要做的是学习并了解化学的历史以及和化学相通的学科,他鼓励年轻人:“在科学上没有第一,你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成为自己的偶像。”
在谈到获得诺贝尔奖给他的工作和生活是否带来改变时,他坦言,这让他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也是很大的挑战。他也算个“小名人”了,甚至还有机会和总统们会面。获奖给他带来了一些好的改变,比如他有更多的机会和世界各地的人分享他的人生和科研,他也期待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到中国和年轻人讨论科学问题。但他坦言,在他看来,自己或许还是个“很老很老的男孩”。
据悉,弗雷泽·斯托达特2014年受聘天津大学药学院教授,他的好朋友天津大学药学院院长杰伊·西格尔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此次5位诺贝尔大师齐聚天津大学,并吸引了百余位世界各地顶级科学家,也是二位极力促成。弗雷泽·斯托达特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来天大任教,是他做的最好最愉快的一个决定,他愿意在今后的工作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培养上。
此次系列活动,共邀请到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除弗雷泽·斯托达特外,还有2011年因“先天免疫系统激活”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布鲁斯·博伊特勒;2009年因“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阿达·约纳特;2005年因“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罗伯特·格拉布;2001年因“手性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巴里·夏普莱斯。5位诺贝尔获得者将在2月23日下午一起作客北洋大讲堂,为青年学子带来“对话诺奖大师 感悟科研人生”的报告。2月24日到2月26日,他们还将与世界各地百余位顶级科学家一起共同讨论“分子科学与人类科技的未来”,研讨会上将有包括10位各国院士在内的28位顶级科学家作主题报告。
与中学生的现场问答摘要:
1、问:您怎么看待科技发展带来的能源和环境危机,我们又该怎样突破新能源的瓶颈呢?
答:我并不是一个能源或者环境科学方面的专家。爱丁堡和伦敦都面临一些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环境和管理等问题。我想,我们都应该重视并保护环境。
2、问:什么原因促使您来到中国,又受聘到天津大学?在实验过程中,一次次的失败又是否有曾令您苦恼而想过放弃呢?您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
答:来到中国是希望带来一些想法和理念,并实现我在工程上的一些思考。中国有很长的历史,这里的年轻人有能力做和自己文化相关的事情,我能看到一个伟大的未来。希望这里的年轻人除了有学习能力外,还要有自主的思考,你们都是很好的年轻人,希望你们今后可以更多地考虑科学的重要性。我非常高兴,在天津大学就有一位年轻人,他所学和化学并无关系,但他对我的研究非常好奇并加入了我的团队。所以我说,保持激情并且持之以恒非常重要。
3、问:你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是最优秀的吗?
答:在学校的时候,我做得很好,我完成了所有我需要完成的工作。进入大学后,我对参加一些讲座非常感兴趣。我的大女儿也从事化学研究,但我觉得在我的家族,我可能是最笨的一个。
4、问:人造分子机器是否可以和天然的系统相媲美?
答:可以!但人造机器要经过一系列更新和革命。现在世界各国有很多科学家做了很多尝试,也在做很多研究。
5、问:分子机器是否用到武器当中?
答:我希望不会。我热衷科学研究,喜爱色彩缤纷的世界。科学研究是我的工作,我不希望听到这样的消息。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上,应该和平共处。
6、问:获得诺贝尔奖对您个人有什么影响?您的生活有何改变?
答:我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对我来说这是个很大的挑战。我已经是一个“小名人”了,我甚至还有和总统会面的机会。一些好的改变是,我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人来分享我的经历和科研,进行学术探讨,也可以和更多的年轻人交流鼓励他们做得更好。我自己是个很老很老的男孩,我待过很多不同的地方做了很多不同的事,碰到了很多很棒的年轻人。我也有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我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到中国,和你们谈到科学问题。
7、问:分子机器可以治愈癌症吗,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答:我有很多的激情和决心,但我不觉得这是个很快的过程。我们需要时间,这是个非常困难的事。我们希望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正在努力。我们可以做得更多,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平时我们更应该注意饮食健康。
8、问:我们现在学习的都是书本上的化学,您高中时可能不是这个样子的。您是为了考试学习吗?您有预见自己现在会成为大师吗?
答:我要告诉你一个故事,高中时我有很多做物理和化学实验的机会。在(大学)三年级时,当时在一个有几百人在场的场合中,一位教授问大家,谁可以用嘴来吸上那些液体,没有人表示能完成。于是,在接下来的那个暑假,围绕这个问题,我做了很多除考试之外的工作。那时我还没有开始分子机器的研究,但我在学生时期已经受到了很多的培训,这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9、问:您能预测下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会在哪个领域吗?未来化学的发展方向又在哪里?
答:我自己当时诺奖的资料是很早就给了,我不能预测这个问题。但对于化学未来的方向,我想说的是,在你们的手上。好比西班牙和法国的绘画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画家们画画的方式一样,化学也类似于艺术,有很多机会,年轻人要做的是学习并了解化学的历史以及和化学相通的学科,在科学上没有第一,你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成为自己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