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ess news

外事快讯

“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座谈会在天大召开

2015-06-15

座谈会现场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发表讲话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平就天津大学开展国际化建设的有关情况作了介绍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陈盈晖发表讲话

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视员韩筠发表讲话

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杰伊·西格尔(Jay Siegel)介绍药学院的建设模式

与会者热烈讨论

6月11日下午,“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座谈会在天津大学科学图书馆一层报告厅召开。

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于2014年共同启动“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简称“推进计划”),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西安交通大学可持续发展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工程科学学院是全国首批4个“国际化示范学院”。本次座谈会上,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相关领导、第一批4个“示范学院”所属高校和北京大学等相关兄弟院校的相关负责人、专家学者80余人济济一堂,就国际化学院的建设展开探讨、相互借鉴。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副局长张亚力及国家外专局办公室、政策法规司、教科文卫专家司相关领导,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陈盈晖,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视员韩筠,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韩金玉,天津市外国专家局局长袁鹰出席座谈会。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平,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席光,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曾春年,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朱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陶智,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姚玲珍等高校的校领导和相关学院负责人出席座谈会并进行经验交流。

座谈会上,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平首先就天津大学开展国际化建设的有关情况作了介绍。天津大学前身北洋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即以哈佛大学为蓝本,援照美国模式办学,全面引进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高等教育模式。天津大学正在加快推进《天津大学国际化战略实施纲要(2010-2020)》的实施步伐。天津大学药学院着眼推动管理体系、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五大领域的国际化,开展了一系列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初步进展:两年来引进聘用来自7个不同国家的优秀教师26名,承接国家科技基础专项、973重大基础研究等20项,获取资金支持9200多万元,申请专利160多项,在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540篇,获得省部级奖励9项,带培20余名青年骨干,培养近300名硕士及博士研究生。

国际化示范学院、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杰伊·西格尔(Jay Siegel)向来宾介绍了药学院的建设模式,并阐述了他个人眼中的“改革的哲学”。他认为,中国改革的真正精髓是——在汲取国际化精神的同时保持中国特色。西格尔院长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坚决反对四风’,我认为这是对全世界都很重要的价值观。所以在高等学府,我们要呼吁更高的学者尊严,呼吁更高尚的道德标准,呼吁探索新知的热忱,把这些作为人类的权利。”

西格尔院长还以“一带一路”和“新常态”两个中国“热词”进一步阐释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中国主动与沿线国家发展经济、共同繁荣,促进国际合作,中国真正了解了国际化的实质和价值。若想实现“从服务全球的工人到世界经济的领袖”的转变,则需要转到“新常态”的平台,并且需要创新。他强调:“学生是最大的价值,教授们是将学生价值增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药学院正在努力进行着这项事业。如果你浪费了一个年轻人的意志,那你就浪费了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

在交流环节,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代表就国际化学院建设面临的政策支持、办学思路、重点难点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分享了各自的经验。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发表讲话。他对第一批示范学院在探索国际化学院建设经验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张建国对示范学院的工作提出三点思考。

第一,高校的国际化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经之路。在高校开展“推进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推进高校国际化道路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鼓励高等学校以国际同类一流学科为参照,开展学科国际评估,扩大交流合作,稳步推进高等学校国际化进程。一些大学提出了国际化战略,为推动高校国际化作出了积极探索。一流大学必须是国际化的大学,顺应这一历史潮流是每个高等大学必须经历的发展路径,天津大学药学院在探索国际化建设模式方面堪称典范。

第二,“推进计划”将为高校实现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国际化的内涵主要包括理念的国际化、师资力量的国际化、教学模式的国际化、管理方式的国际化、科研队伍的国际化、学生的国际化等内容,目标要循序渐进地实现。

第三,要统筹兼顾,明确责任,确保“推进计划”有序开展。“推进计划”需要政府部门、高校、学院多方参与,同时要明确责任、厘清界限、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外专局和教育部为“推进计划”制定了实施细则,具有很强指导性,各学院宜以此细则为蓝本制定路线图。国际化示范院校建设对高校办学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要肩负起支持“推进计划”的重要责任。试点学院要在学校的统一指导下,充分利用平台,细化工作措施,发挥主动性,努力实现目标。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陈盈晖发表讲话。她说,“示范学院”顺应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要求。在抢夺新时代全球竞争制高点的进程中,大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国高等教育还面临着改革发展、适应中国当今国际地位的艰难过程。“国际化示范学院”的实践正是我国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探索。“示范学院”体现了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具体实践。教育部将继续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精神,加大开放力度,以教育的开放促进教育的改革。

陈盈晖对“推进计划”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勇于创新,服务国家发展的人才需求;二是因地制宜,立足人才培养;三是集成资源,保障可持续发展。

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视员韩筠在讲话中表示,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积极为“推进计划”提供政策、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希望各“示范学院”充分利用机会,推进国际化改革。学校要对“示范学院”的试点项目有长远规划,试点单位本身更要注重自身发展的谋划,具有基层首创精神。国际化示范学院应更侧重于“国际化”的探索,将国际先进经验和模式带到中国。国际化改革还应结合地域特征和氛围来设计方案。